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,南华寺就是中印佛教交流的印证者和纪念地。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是南华寺的创立者。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(502),智药三藏尊者到中国,他先去北方朝礼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,再折回南方,由南海北上广州,中途经过曹溪口时,见这里山青水秀,手掬水饮,感到味美香甜,于是决定溯流而上。他看见了一块山水环绕、峰峦奇秀的地方,感叹这里宛如印度西天佛国的宝林山,应是沙门修道的最好场所。于是他住下来,倡议乡民们建寺造庙,预言百余年之后一定会有无上法宝来这里弘宣佛教,那时来这里的求学道修道者将如树林一样多……[详细]
六祖慧能(公元638-713年。亦称惠能),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,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,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。他出身贫寒、目不识丁,却在24岁时,以行者之身,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。而后,他又遭人追杀,被迫隐姓埋名15年……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,并使之蔚然成林;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,玄学佛教生活化,贵族佛教平民化(都市佛教山林化),义理佛教实用化;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,高扬“顿悟成佛”的大旗,恰似风行草偃,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,而且,他所创立的禅法,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,所谓中国佛教,其特质在……[详细]
憨山大師,法名德清,字澄印,明代「四大高僧」之一,俗姓蔡,全椒(安徽)人。明中葉,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,佛教個宗派都衰微不振,自明神宗萬曆時期,佛教中名僧輩出,形成了佛教在中國重新復興的繁榮景象,憨山,雲栖(即袾宏),紫柏(即真可),蕅益(即智旭)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憨山十九歲出家,到栖霞山學習禪法,後又學淨土宗的念佛法門。此後,憨山雲游各地,名聲也越來越大,萬曆元年(1573),他來到五臺山,喜愛五臺山的憨山神奇秀麗,便以此為號。明萬曆十四年,明神宗把《大藏經》十五部送給天下名山寺廟,太后將其中一部送給正在東海牢山(青島嶗山)的憨山……[详细]
师讳悟进,号丹田,广州新会潘氏子。生于嘉靖乙未十一月十三,于三十二年投本山智琏禅师剃染。日诵《金刚经》不辍,忽一日,沐浴更衣,怡然坐化,时万历甲寅某月日也,四众高其行业,谥曰“直觉“。
师赞曰:四大本空,五阴非有。是真金刚,历劫不朽。惟师谛信,持诵此经。梦幻泡影,无心坏成。若有心古,四相枞然。有相斯灭,胡以水圣。世人见师,徒见躯壳。不自见空,何止罗殻,以我幻观,复见何物。溪水淙淙,青山突兀……[详细]
无尽藏尼(?—公元676年)曲江人,俗姓刘,为南华禅寺首位比丘尼。唐高宗龙朔元年(公元661年)禅宗六祖惠能于湖北黄梅得法南归,途经曹溪曹候村时,与无尽藏尼邂逅相遇,因释《涅槃经》经意,无尽藏尼诘问:“字尚不识,何能解意。”祖答曰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。”祖住无尽藏尼之侄刘志略家中,姑侄两教祖识字,祖则为之讲授《金刚经》。刘家遍告乡里,听经者甚众,村民曹叔良率众等于宝林寺旧址重建殿宇,恭请祖入寺隐居。祖隐怀集后,无尽藏尼云游到江西赣州境内建庵隐修,唐高宗上元三年(公元676年),圆寂前,嘱随身边玄机尼到曹溪找六祖。祖此时已回曹溪住持,命职事僧赴赣州迎请瓮藏之无尽藏尼……[详细]
- 2012-11-12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二十三
- 2012-11-11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二十二
- 2012-11-10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二十一
- 2012-11-09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二十
- 2012-11-08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九
- 2012-11-07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八
- 2012-11-06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七
- 2012-11-05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六
- 2012-11-04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五
- 2012-11-03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四
- 2012-11-02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三
- 2012-11-01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二
- 2012-10-31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一
- 2012-10-30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十
- 2012-10-29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九
- 2012-10-29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一
- 2012-10-28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八
- 2012-10-27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七
- 2012-10-26禅林僧宝传——卷六
- 2012-10-25禅林僧宝传——卷五